早上经过吴的工位,忽然想起她请假回来上班那天,早上在打电话,让我帮忙带个鸡蛋。然后我时隔三天突然想起,不确定那天有没有给她带,就顺嘴问了下,她说应该带了。

结果我回到位置上,发现她给我转了2块钱,我瞬间就鸡皮疙瘩起来了。所以,我担心约定的帮忙可能没实现对方会介意,而她以为我是在提醒她转账。

这一刻我真切的体会到被朋友假设的感受是怎么样的了,有些恼火也有些难过,会质疑自己的行为是不是产生了误会。

于是,当即和她讲明白,我问的缘故和被误解的委屈,希望今后涉及金钱的问题大方的要求,如果没说就不是在讲那个事儿,少一些假设,多直截了当的问与答。

经过这个事,也让我明白过去我对别人的假设,也是一种伤害,和朋友相处需要坦诚,多就事论事少胡思乱想。望以此事为戒,遇事劝导自己。


昨天和吴讨论,我之前关于和孩子成为债主关系的想法,她说就目前国情这么做不大现实。一方面对孩子来说不公平,出生她不能选择凭什么背上这个债务;其次我的性格,不溺爱孩子都是克制了,做不到这么理智的处理孩子之间的情感关系,常妥协的话,这个债务约定关系就会不上不下,无法客观的进行。

妈的,有道理。但如果原生家庭很痛苦,这种债务关系可以缓和矛盾,我认为也是可实行的一种方案。

还谈了她和她父母的关系,每当她说她的为难和委屈,她父母会妥协。而我刚好相反,更多是我父母在诉说他们的不容易,我则心软妥协。当我诉说困难时,不是被忽略就是被认为在以此要挟他们放松控制,再次进入他们的诉苦循环。

或许正是从小妥协惯了,让他们无法接纳我的反抗,和对我内心诉求的正视。

和睦的时候关系很友好,我就会畅想美好的未来。稍有分歧我的反抗则会引爆矛盾,言语的攻击,价值观的南辕北辙,让我痛苦不堪。在好与恶中反复经历,有时觉得自己的灵魂挣扎撕裂,所有的努力在不顺利的时候显的尤其可笑。

我一遍遍的问自己,为什么会这样,为什么总是陷入情感漩涡、精神控制,是过于心软,还是边界不够清晰。是不是方法不对,能不能有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。

一个孝字约束太多。人或许真的需要渣一点,放弃很多所谓的高尚品德,才能出来透口气。


我厌倦了这样反复的家庭争论,厌倦了不断求证我的快乐和他们的传宗接代养老送终孰轻孰重。

其实答案很明显,快乐是我的需求,传宗接代养老送终是他们的需求,不晓得我在固执什么。糖果可以让人暂时忘记伤口的疼痛,却无法去除伤疤。

什么时候我学会了捍卫自己的立场,才能真正摆脱这种精神困扰。


标题的“人渣”,并不是无限放大自己的私欲,对他人主动进行伤害。而是对自我人格的一种保护,当价值观不符合社会普遍要求时,敢于放弃已有的被贴上的“光环”,做个不被很多人认同的坏蛋。


冯母说,她年轻时有三个想法,学会织毛衣、骑自行车、踩缝纫机。现在只有第三个想法没实现。

给她买的钩织的书字比较小,也不太好理解,我就想能不能整一本适合老年人学的钩织的书,可以先从简单的样式开始,做个大图发给她学学看。

很想让冯母冯父亲有属于自己的兴趣生活。尽管痛苦的时候想要狠心离开,可每每想到他们可能会难过的模样,我就舍不得。其中这种假设也是病态的,但没有了我他们的确会存在孤独、生活不好的概率,因此不敢去堵,不敢放手一博。

我容易心软的毛病,真的需要找方法治一治了,必须好好树立边界,否则就是无底深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