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多天没更新啦,实验了一周,记录饮食和饭后半小时散步打卡,完成度90%。

随着时间延长,记录的勤快程度逐步降低,从即时记到晚上总结时记录。

偶尔会有小零食忘记写,想起来的时候就懒得补充了。还有早上在公司吃早饭,饭后溜达半小时就不太好实现,或者中午很热的话,就不想出去,只是在公司站半小时,或像今天这样吃完躺平了。

不过这一周的情况,实行完成度还算高,以上属于个别情况。

这么记录的作用可能还需要在久一些才能见效。没成效也没事,我其实就想给自己找点事做,让自己有规律些,可以看得见的有在好好生活就行。

让时间像掉落的头发一样,看得到的流失,却什么也没留下,真的很焦虑。

哪怕种盆花,养个鱼,有存在过的记忆可被想起,才不至于那么的虚无。

我的执行力还是挺好的,就是精力不行,自己很难找到继续下去的理由。

总得靠外界的反馈推一推才能走,想起来我能考大学,多亏了老师和我妈的持续推力。

用利益和目标很难推动我,因为没啥特别想要的,真心觉得悠闲的养鱼生活挺好的,如果不去在意精神世界的匮乏,我能一直这么活到老去。

对比起来,可能别人一句,我需要你、我相信你,发电效果更有效。

可也不想当冤大头,除非是重要的人,或本身有趣的事,我可以一直肝。


话题拉回来,由于我不用微信的缘故,很少的社交变得更少了。

闺蜜有事支付宝找我,同事钉钉,我宝qq,家里打电话。

还挺清净的,没什么不适应。

教会我妈微信,本来是多一个她和我分享的渠道,没了这个渠道,我有点心疼她,可能以后想起这个决定,我会因为少了这些沟通而后悔,但想到她的精神攻击,我选择放弃这个通道,抱紧自己。

我深知,只有当自己的内核塑造稳定,一切与外界的接触才是健康正常的,否则更多的沟通不过是更多的相互伤害。

然后,今天我婆婆给我打电话了,提到她和叔叔最近小工不好找,我有点上心,晚上和叔叔电话沟通下,看看能不能帮上一点忙。

原来即便有网络、刷抖音等平台时间增多,但其他关于工作的思路上,他们并没有打开啊,盲区和信息差还是存在很多。

所以,教会普通人更好的生存,打造简单实在的供需环境,才是有责任心的平台,会做的事啊。不过,也的确是难,总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存在。


普通中老年人的再就业,退休后的娱乐活动,精神世界的荒芜。我可以做些什么帮助他们呢?

力所能及的小事,想到就做是可以去做的,我在害怕什么?

怕吃力不讨好、怕没有经验和把握、怕接触后做不好或不能持续而让他们失望、怕把精力花在哪里的选择、怕最后一场空...

最近,看到的有篇文章很有触动,年轻人自己活着已经很费劲,对自己家老人的精神世界顾及的尚且很少,又怎么会有多余的心力去为其他老年人的需求考虑呢。

我有些害臊,因为我也是其中的一员,总想着去做点什么,却什么也没做。

很难,对自己的人生规划不清晰,也不知道什么样的方式是适合老年人的。

但,伸出的手总是停在空中,心也一样的空。

所以,究竟,从哪里开始呢?青年、老年、孩童,是他们、也是自己啊。


这个世界,如果只有一个人,一方人,使劲去努力,让齿轮转动起来,形成良好的循环,太难了。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的人越多,越难。

还是得有方法,关联越多人的自身利益,一环套一环的,使用自己的优势去造共同的大楼,一起致富物质生活,一起创造有趣的精神世界。

但其实,再好的轮子,走着走着,总有一天要走歪。只能说短暂的适合当时的状态,歪了得有砸了重新造的勇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