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表达去代替猜测
写了几段对冯母的剖析,但还是删除了。客观的评价一个人,其实挺冰冷的,尤其是在躯体的身份之下去写,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冯的伤害。
或许我还需要些时间,或采取一些行动,帮助冯母在生活中找到补充自我的事去做。
在和冯母的沟通后,得知她年轻时有做裁缝的机会,可惜错过了。结合她给冯小时候动手织毛衣,每每聊起时她自豪的语气。我打算从这里出发做些尝试,买了一些毛线团、钩织工具和一些钩织教程的书,让她熟悉一下,后续加入缝纫机制作计划。明白她对学习成本的担心,我用空闲时间同步学习,按她的需求制作一些视频、文字版教程。
这次尝试对冯的成长来说也有帮助,从时间和达成目标上做些事项计划,尽快行动起来并记录这个过程。
需要做个调研,关于钩织小物品的衍生运用。钩织教程应针对不同的学习群体制作。比如学生群体,可以找他们学习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做教程;大学生群体,可以找打扮的小饰品,或给男女盆友做的手工礼物;宝妈群体,选给小娃娃做的物品;中老年妇女,一方面是家里的实用物品,也可以包含送孙辈的小物品。总结来说,做教程不能仅根据自己的身份去制作,而是先带入某一类用户群体,找他们的需求特征,针对性输出。而这个用户群体的选择,应优先选择自己现有或过去已过的身份特征,这样会有一些链接,对需求的了解更深刻。
然后他们共同有的特征,就是学会了自己使用的同时,也能有部分销售出去。我在做教程的同时,可以分享他们的作品,他们的故事,帮他们增加一些卖出去的可能性。
用表达去代替猜测。即便表达可能会遇到冲突,但理解冲突也是理解关系的一种媒介,猜测的结果不论好坏都不能成为事实的依据。往往表达受阻,其困难点源自缺少沟通带来的不了解,或者对关系的重视导致不敢试错。那么等待恰当的时机过程中,需要更多的自我成长,更多的事情交集。
很多时候,人们表达对外界的不认同,或许不应单纯的只看到文字表面的情绪,还需要感受其中夹杂着的对自我认知的挣扎。这种感受应尽可能少的加入现有躯体相关的干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