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过许多来自她充满抱怨和计较的电话,可以放一边让她边说我边忙自己的事,也可以在电话里掐起来,生气的挂掉。言语的攻击,我可以消化的很快,甚至很短的时间在脑中停留,到吃饭的时候就能平和的问问她的情况。

但文字不行,犀利的表达一遍遍在大脑里盘旋,我会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,会很奔溃很疲惫。

没有拒绝接收她的理由,我选择拒绝这个工具,这是反复折磨下,坠入深渊前的自救。


思考为什么越来越不自信的原因,是和世界脱轨太久,太多沉浸于自己的世界。

我打算找找办法,像教小孩一样,从头开始给自己进行训练,首先是学会观察和描述,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,有成效后进阶到人物性格和事件。

还有每次的拯救不了了之,很大的原因是目标模糊且不长远。行动起来,稍有好的改变,就动力减弱。再给自己放放假,就慢慢忘记要做什么。平缓的滑行到下次冲突发生,陷入低情绪漩涡的状态。再想办法处理当前到情况,没从本质上根源上改善矛盾。

那么,打造一个符合自己期望的环境,成长自我与滋养环境形成互补,让这个好的状态长久的发展下去。

加入或创立一个信念,作为人生目标,坚定不移的走上这条路。
发展一个长期的可持续的训练项目,保持住正向反馈的积极状态。

能想到的缓解现状的方法。


给Claude喂关键词,出来的一些名称。有些还挺有意思的,记录下。
以游戏娱乐的形式学会并提升生存的能力,有趣且实用。

物质环境恶劣的时候,“活着”在本能的驱使下,反而更有韧劲。
精神环境恶劣的时候,“活着”依靠本能治愈相对缓慢困难,更需要外部的训练与引导。

生命坐标
理念:在无垠世界中,寻找我们的生命坐标。以理性和直觉引领,探索生存之路。通过学习与互动,明确定位与发展方向,追求真实而有意义的存在。在途中更新身心,洞察生命的奥秘,理解中心使命,实现最高的自我价值。

生命漫游车
理念:生命是一个旅程,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。在这个漫游车上,我们一起体会风景,分享故事,拨开生命的迷雾,在迷失与发现之间不断探索。生命因旅行而精彩,生活因分享而温暖。漫游是一种内心的姿态,一种选择与生命的邂逅方式。

定位共生所
理念:在这个所在地,我们一起探索彼此在这个世界的定位,找寻属于自己的方向与使命。个体的定位在相互理解与协作中发生转变,我们在共生的状态下实现共同的定位与方向。

生命漫展馆
理念:生命是一个展览,在其中发现自我与世界的奥妙。生命的意义在于展现与体验,而非被动地展示与观看。在这个生命漫展馆里,我们是展览的构成者与参与者,在其中探索生命的无限可能,构建属于自己的生命之作。生命因探索而精彩,生命因参与而丰盛多彩。

边境之馆
理念:在理性与感性,理想与现实的交界处,探索生命的边界与可能。走出常规,发现生命之源。这里是疑问的起点,也是发现的天地。

思维导航站
理念:思维是一个探索的旅程,需要在理性与直觉之间找到方向。根据不同的理念与视角为思维之旅提供方向指引,在多元的选择中作出判断,找到属于自己的思维导航路径。思维也需要玩耍,游戏能够激发新火花。带着游戏的心态探索思维的更多可能。

选择洞察馆
理念:生命充满选择的时刻,需要洞察与判断。在选择洞察馆里,通过实践不断审视与更新,探索提高洞察力与判断能力的路径。致力于在复杂环境中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策,在生活的各个阶段做出最合适的判断。

进阶空间站
理念:生命是一个不断转化进阶的过程,需要在各个阶段对自我与环境进行调整。在进阶空间站中,我们探索自我突破与环境变革之道。学习作出恰当的选择,转化思想观念与生活态度,适应新的起点与方向。我们致力于掌握进阶的方法与路径,推动自己与他人的成长与进步。

生活设计馆
理念:生活是一个设计的产物,需要我们自己来应用与演绎。在这个生活设计馆里,我们探索创意而高质量的生活方式,学习简洁与质朴的生活技能,在设计中体会生活的真谛与乐趣。生活设计让生命回归质朴与本真,让生活不再被生活的形式所束缚。在这里,我们成为生活的设计师,打造属于自己理想的生活状态。

宽度突破站
理念:生命需要在宽度上进行突破,需要拓展视野与思维。在这个宽度突破站里,我们学习在广度上推敲事物,在各个领域汲取营养,拓展思维的边界与视野的范围。拓展思维,开阔视野,宽度突破生命界限。

深度洞察馆
理念:洞察需要在深度上不断精进,需要理解事物的本质。在这个深度洞察馆里,我们学习在深入的思考中理解人与事的本质,在洞悉原理中推敲现象背后的驱动因素。深入思考,理解本质,深度洞察生命真谛。

影响传播站
理念:影响需要一个传播的站点,在这里产生共鸣并不断扩大。在这个影响传播站里,我们学习传播积极理念的技巧与路径,在分享互动中唤起他人的共鸣,进而成为影响的倡导者与传播者。传播理念,唤起共鸣,影响产生变革。

时间效能馆
理念:时间是生命的最大财富,需要我们在利用中不断提高效能。在这个时间效能馆里,我们学习提高时间利用率的技巧与方法,在计划执行中检验自身的节奏掌控力,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境界。把握时机,掌控节奏,提高生命时间效能。

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的向我传递精神污染,反反复复的言语试探攻击!!

真的可恨啊,真的可恨!

可恨我无法同样的伤害她,又无法拯救她,我连自己都治不好。

无数次的告诫自己别去在意她的信息她的话语,可是即便气的手发着抖,还是会去打开信息框。

真的该死,我真的该死吧,这样的折磨根本没有尽头。


卸载了微信,除非必要打电话,不用在接收消息了,我呼出了一口气。

事物之间不存在某种绝对的对立,而更多是以矛盾中和谐共处的方式成为稳定结构。
你也一样,你既不是虚无,也不是意义,你是站在两个世界中间的混沌。你只是需要学会如何去拥抱这种混沌本身。

infp
infp

我问:合作社是怎么运作的?

Claude答:合作社是一种组织形式,具有以下几个特征:

  1. 由个人自愿组成,目的在于满足成员的共同经济、社会和文化需要。成员可以是消费者、生产者、企业主等。
  2. 运营方式比较民主,一人一票,重视每个成员的参与。主要通过成员大会来制定政策和选举领导人。
  3. 资本与控制权比较分散。每个成员只投入有限资本,获得有限的表决权和利润份额。没有个人或小部分人控制整个组织。
  4. 盈利与社会责任并重。合作社不仅追求经济效益,也有社会责任与影响力,会将部分利润回馈给社会。
  5. 组织形式比较扁平化,领导层级不高,管理比较开放透明。重视普通成员的参与,鼓励自主管理。
  6. 成员之间有相互支持与合作精神。合作社的宗旨在于协同合作,实现共同利益,而不仅是个人利益。这需要成员之间有团结互助的价值观与精神。

所以,总的来说,合作社是一种比较民主的社会组织形式,重视每个人的参与,资本和控制权比较分散。它不仅追求经济效益,也有比较明显的社会责任和影响力。合作社运营实践上也会面临理想与现实的矛盾,理念的体现需要成员的理解与努力。但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式,合作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比较理想的社会运作模式,值得我们进一步理解和借鉴学习。

我问:如何优化和发展合作社,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环境?

Claude答:好,那么我会更深入地阐述如何优化和发展合作社的观点:

  1. 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技术。合作社可以学习其他企业的科学决策模式,如通过数据分析和专家论证制定策略。可以聘请管理咨询公司进行业务流程优化和管理培训。也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提高运营和管理效率。这些可以使合作社实现现代化管理,更好应对市场竞争与环境变化。
  2. 优化治理结构,寻找平衡。可以考虑引入外部董事会成员和专业管理人员,不承担所有权但参与战略和政策制定。这需要收敛部分权力,但保留股东大会最高表决权和选举权,保持民主核心。通过外部机制引入现代管理思维,内部机制保持合作社理念,这可以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达致平衡。
  3. 明确社会影响力模式和经济效益模式。合作社需要在社会责任和商业利益之间取得平衡。可以研究消费者需求和企业生态责任,构建科学的社会影响力评估体系。也可以研究不同行业的利润和经济模式,制定既符合社会责任又能获得收益的商业模式。这种平衡可以使合作社运作更加健康和长久。
  4. 扩大社会资本和成员基础。合作社理念和影响力的提高需要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和资本支持。可以利用品牌传播手段吸引更多认同者加入,也可以向政府和基金会寻求资金支持。商业资本的引入也需要在理念兼容的前提下进行。更广的成员基础和资源可以为合作社发展提供更强的支持与后盾。
  5. 更新理念并寻找新的契合点。合作社理念需要不断更新以符合时代特征,可以结合新的社会问题和需求来更新理念并寻找实现路径。例如可更新为可持续发展理念,服务社区发展和弱势群体。理念的更新可以带来新的合作机会,也为合作社注入持续的社会影响力和生命力。

- 阅读剩余部分 -

infp-a
infp-a
infp-a
infp-a
刷到MBTI性格测试更新了,去官网又做了一遍,不出意外的变回内向了。
大学时初次测试是infp,多年后再测是enfp。如今又回去了,有些失望,比起积极开朗的enfp,有些讨厌是infp的自己。那意味着,更多的不切实际,更多的幻想,更多的无用,更多的沮丧。

就好像努力开了一扇窗,跑出去溜达了一圈,又钻回来躲在了屋里。
“恕我直言,以我活了这么多年的经验,你没那个本事出去”“你总是这样,张嘴就来”“你能不能动动脑子再说话”......这些都是亲近的人常对我说的话,难过的是,内心里我对此供认不讳。

每每听到这些话,就会应激的跳起来反驳,最后无声收场。我晓得,他们讲的都是事实是真相,越来越觉得,我就是个烂人,一无是处,辜负了父母,也辜负了自己。浑浑噩噩的活着,没有信念没有目标,找不到方向。我不知道自己究竟热爱什么,做什么事可以一腔热血长久的坚持。

最擅长自言自语式催眠,让自己看起来活泼快乐。在深究后,便垮了散了,内核是空的,没有支撑的柱子。看过的听过的,很快就忘了。伴侣说随意的态度是我毛病的根源,我深深认同,但依旧无力,顽疾难治药方难寻。


或许,当我在遇到一件事时,应先从已有的渠道收集更多的信息,制定有效的计划,确定开始后,尽全力的确保这件事,有头有尾的结束掉,不论是什么结果。总结后,在下次遇到事件时,能成为可参考的信息,正向循环。

很奇怪,病人时常并不是对治疗顽疾的药方毫无头绪,只是到嘴边的药无法服用进去,或者不能吸收。

也许内心里,他们不相信自己的毅力能够用完这些药,不相信这个药能治好当下的毛病,不相信治愈后的自己没有其他顽疾,不相信自己真的能彻底好起来,不相信这个世界需要病着的或康复的自己。

最近在喜马拉雅听卖报小郎君写的《灵境行者》,其中第680集最后的东西~第692集徇私枉法(书中第五十四章~第五十八章),演播的很好,文笔也很好。

人世间的善与恶仿佛无法用清晰的界限去衡量。张叔和魏元洲原本都是可怜的人,命运降临的苦难使灵魂备受折磨,内心压抑的汹涌洪流没有宣泄的出口,最终他们都选择了用伤害去治疗伤痕。

听完他们的故事,我知以暴制暴未必正确,却也对规则与秩序充满困惑。命运不曾善待他们(或他们被遮蔽的眼看不到光明,被蒙住的心感受不到温暖),无路可走时,又该如何选择。

以下是书中傅青阳的话,看到这个我有些感触,便记录下来。

“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文明最大的进步,也是最宝贵的财富,圣人会死但秩序不会。我们永远不可能做到绝对的正义和公平,法律的目的也不是维护正义而是维护秩序,只有稳定的秩序才能让人类文明持续下去。元始,秩序才是对弱者最好的保护我希望你能明白这个道理。”

“但是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完美的,当公义被强权所迫,当冤屈无法伸张时,我们也要适当采取结果正义。以后当你无法控制自己的戾气时,想想这句话想想是不是真的已经无路可选,非极端不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