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是因为他人不值而心有不平。”

《覆汉》,原本为主角的诸多刻意博民心之举,而对他的性格色彩喜恶保持中立,直到听书至此句,颇有感概。起码他是个英雄人物,活这故事里的一生,很值。

《覆汉》- 喜马拉雅演播这本书挺好,讲的很生动。主角的母亲是穿越女,对主角思想上有颇多引导,所以他有很多现世的观念,也有生于那个时代人的血性和倨傲。有两个时空的理念碰撞,还有书里的其他人物,可悲可叹可惜的一生。

最深的感受是,历史不仅仅是古籍上那一行行的字,和不知真假或稍加修饰的事实描述,哪怕找到的提及的某个人的故事,只是简短一句话,却也是他平凡普通的一生的缩影。或根本没有具体说明的,夹杂于某个事件某个时节中的一群人,他们如尘埃般早就消散在滚滚长河里,可怎么能不算呢,那是真真存在过的,有温度的血和泪啊。

有多少小说作者,在塑造一个人物时,灵感来自那些历史故事中的一句话。仿佛是跨越了时空,续写了曾经那个人物的另一个人生。

我的描述不足够表达心中的感受,有酸涩有可惜有感动有唏嘘。我想记录是有意义的,故事也是有意义的。就像我总会想起《穷鬼的上下五千年》里,女主师傅的一句“代我看一看那盛世太平”,本可逍遥一生的人,如苦行僧一般奔波劳累了一世又一世,心有所挂饱受长生之苦。常疑问,这真的值得吗?有意义吗?而每每再读到其他故事里的一个个人物,他们心中各有义也各有道,恐怕他们也总是这么自问,问到最后只是去做便罢了,好像那并无答案,也无需答案。

屏蔽「评价」,放大「反馈」
那些能够让你知道如何做得更好,或者推动问题解决的信息,就可以算做反馈。

当写完《我在学习之创建个人网站》的文档申明:“只单纯记录我的学习建站过程,不做任何推荐、建议。如有反馈(让我做得更好,推动问题解决的信息),或遇到与本文相关的困难,尝试后无果的,欢迎来评”,整个状态才通透起来。

之前的视角,包括用词,总是有种我在推销的感觉,尤其关于域名和服务器的购买方面,这很不得劲。毕竟我也只是个小白菜,有什么经验可以提供呢,任何无心的引导,可能都会造成他人的损失。

加上对视频剪辑并不熟悉,增加了学习成本和其他不可控因素,导致事情拖延。

于是,专心搞文档。

今天上班有活儿,然后开小差搜了会儿年礼方案,视频下班回去整。

不得不说,浏览手作是十分快乐的一件事,很多的作品有趣又可爱,想象自己也能做出来,就更上头了。

比起去年,某宝的手作商家感觉多了许多,作品积累也更多了,当然也不排除我更关注的缘故。

有预感,个人品牌的手作店应该会越来越多,不仅仅是装饰用品,还有生活用品。

希望这种小作坊越来越多,在线下也开个店铺(居家工作也很好),辐射到附近的社区,尤其自制狗粮这种,能在家附近买到该多好。

然后打造更多小巧的辅助工作的机器,不用很大的厂房也能安置,这样会有更多的人就生活所需能自己动手生产,或者按需求定制。

像我老家,好的裁缝师傅都很少了,超市商场太多批量生产的东西,少了点温度。

想象一下,价格实在的小店开的到处都是,各有自己的特色,询问商品的时候,卖家可以讲讲她的制作经过、心路历程。

买回家的东西有好看的、有构思新颖的、有根据自己想法定做的,它们就不仅是生活,也会是充满故事的小东西,看到便使人会心一笑。

扯远了,干活儿去了。

偷懒没下载,用了网页版的剪辑软件🌚,操作不影响但根本没同步保存,数据卡死死的,刷新后一下午白干。

然后发现做视频真是技术活儿,不写脚本的结果就是录着录着发现缺了步骤,再补录,剪辑的时候感觉就不流畅。停顿太久显得墨迹,很快切换页面又显得仓促。

录的时候张不开嘴,于是没声音,只能处理的时候一截截加字幕。

学习p图、前端、建模的这月,我又为啥在这学剪辑,这安排不合理。🌝

既然出现问题,就先停一停,仔细写一遍过程和台词,除购买部分其他的重新录吧。


3.5:以下是编写脚本的基本步骤:

  1. 概述:在脚本开头,写一个简要的概述。
  2. 目标:明确目标,让观众知道他们将获得什么。
  3. 材料准备:列出所需的材料清单,以便观众提前准备。
  4. 分节和提纲:将内容分成几个主要节或步骤,并制定简要的提纲。
  5. 详细步骤:对每个节或步骤,编写详细的步骤说明,包括操作方法、注意事项和解释说明。
  6. 示例和图表:使用示例和图表来说明复杂的概念或操作步骤,让观众更易于理解。
  7. 时间控制:在脚本中添加时间标记,估计每个步骤所需时间,以确保总时长合适。
  8. 语言简洁: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,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专业的词汇,尽量让观众容易理解。
  9. 交互和问题:如果涉及观众的交互或提问,请在脚本中注明。
  10. 实践演示:如果可能,建议在脚本中写明需要观众进行的实践演示,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。
  11. 总结和反馈:在结尾,总结重要内容,并鼓励观众进行反馈或提问。
  12. 修订和改进:完成初稿后,进行修订和改进,确保内容准确、完整,并易于学习。
  13. 提前练习:在录制前,最好提前练习,熟悉脚本内容,以确保在录制时表达流畅。

周末在家好像很难进入学习的氛围,不是沙发瘫着就是床上趴着刷手机,然后就是洗洗刷刷收拾屋子做饭。虽然我干活并不多,主要负责松鼠和鱼,但还是觉得精气神欠缺。打开电脑数次,充上电后去拿点吃的喝的,又找个地方窝着了。

于是,录视频是一点没录。属于玩没玩好,还忒愧疚,感叹虚度了光阴。

然这种愧疚最不值钱,无非是找一堆有道理没道理的理由,安自己片刻的心。

所以,趁周一还没过,今天赶赶进度。


专注当下,不作评判。

这句话很赞,非常适合我用来催眠自己。

当和老妈通完电话,给她噎的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时候,我就反复念这句话,让彼此的情绪都等一等,当前是睡觉的时间,就专心睡觉。

当我因为拖延心里懊恼的时候,想起这句话,让懊恼的情绪散一散,不如先去做事。

总结来说,每当想起这句话,我都会告诉自己,让情绪等等,减少本能带动的惯性影响,先专注当前的事,或许后续不了了之,也或许能迎刃而解。

引用来源见摘录


今日专栏文档修改,步骤已录屏。
明天剪辑下视频,文档需要再完善。

《我在学习之如何创建个人网站》的「初级阶段—先把网站搭起来」写好了。

周末在家整新号,录操作视频,同步改文档。预计周一上传。

《我在学习之如何创建个人网站》的「初级阶段—先把网站搭起来」写到宝塔面版了。b站的专栏提交后只能修改3次,于是决定每篇就讲做一件事,尽量简短,防止后续出现问题不好改。

今天写的时候一些东西的含义我比较模糊,找3.5问了下,也有所收获。专栏写了先存草稿,周末录视频的过程中出现问题,也好同步修改,都OK了再一起上传。

网站开通后写找一些简单好用的模版,怎么搞到自己网站上,怎么修改样式等等。

然后是图像处理和建模的学习,用来丰富网站。

嗯,就这样。

今早读到这篇文章,很有感触,原文有些长,我摘录了一些句子在下面:

一个人的核心能力是什么?
自我,人唯一且核心的能力。
只有“自我”能真正决定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。
自我分为三个部分,分别是自我意识、自我观念、自我管理。
自我意识,就是你意识到自己是谁,是一个什么样的人,要做什么事,要怎么活着,过一个怎么样的人生。并且时刻保持清醒。
自我观念,就是独立于世俗,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看法。
自我管理,就是对自我的管控能力。 这三个合起来,就是完整的"自我"。

你要凑齐这三项能力,必定需要一系列的前置能力。形成自我意识,需要有思辨的习惯,有一个哲学的大脑,能想清楚人生的意义,对自己和人生都有深刻的洞察。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,该做什么样的事,然后自己去做了,行为和认知达到一致的一种心理状态。
第一,就是自我认知。必须要对人生的意义,自我的意义思考得很透彻。
第二,就是自我认同。必须要是一个自信和坚定的人,并且不为外界所动。
第三,就是自我管控,必须要管控自己的小欲望,注意力、精力、情绪、想法等等。最终管控自己的行为。

如果缺失自我意识,或者自我意识不够强,就会导致活得很迷糊。迷糊,就是不够清醒。每天的生活,都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,在干什么,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,被环境同化,被外力和惯性推着走。
你需要培养一种观测意识的意识。就是时不时关注一下自己脑海里的想法。这种观测意识,就像一个养树人,时不时看有没有长虫子或者长杂草。对你的认知土壤进行耕犁或翻新,这种行为,就叫做“认知革命"。你需要重新认知这个世界,推翻你以前一切从外界获得的认知,进行一场彻底的认知革命。

为什么要进行认知革命?
因为这个世界上,其实有很多观念,都是社会的,而不是个人的,这些观念的出发点,是为了整个社会,而不是为了你,为了个人。这种观念,让个人牺牲了自我价值和表达,压制了自我的成长。有一些观念,甚至不是为了社会而是单纯利好得利者的。这些得利者,同时也是观念塑造者与传播者。你活在别人为你缔造的话语体系里,那就完全没有自我可言了。社会的觉醒,人类的觉醒,不能依靠自上而下的传播,而是要来自于底层的觉醒。而对于你个人来说,这种认知的觉醒,就像是生存的土壤一样。

如何进行认知革命?
就是重新认知这个世界,不要轻信和盲从,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一件事情。把自己从立场中抽离出来。不要迷信权威和他人。从最底层开始,构建自己认知的框架。并且对世界怀着好奇心。每天给自己多一点的时间去思考。多问自己一些问题。多去思考和质疑,那些从前你觉得理所应当的事情和做法。这个过程是极其漫长和艰苦。而且有很多人难以进行下去,但是它让你发现一个更真实和有趣的世界。
当你进行了认知革命之后,你会发现,这个世界大多数事物,都是大同小异的。而人要做的,其实就是求同存异。你觉得你和美国人直接有区别吗?你和台湾人、越南人韩国人之间有很大的不同吗?这些东西,只能自己去思考和体会,别人是教不了你的。而这,就是认识革命。推翻以前别人给你灌输的世界观,建立独特而自我的世界观,一切以自我出发,不依附于任何存在。


以上仅摘录我的喜欢之处,观者可以去通读一遍原文,会有不同的感想。

我现在就像是刚刚发芽的状态,学着去思考了,有一些自我认知,但不够,自我认同欠缺,还是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,自我管控能力也不强,😭还在初始村混。

这篇文章中提到的那种专注的知行合一的状态,我的理解是这样的。

当你观察的眼睛不在总是对着外面,不在那么受力,开始更多的观想自己的言行、自己的内心。会有一段时间的煎熬痛苦,不断问自己:我是谁?我在哪?我在做什么?我将要做什么?等等。而答案往往是没有答案,想到后来更多是释怀。有那么一刻会明白,这个答案很长,不是一瞬间的结果,而是一段段经过,解字写在了结尾处的(也或许到时发现,那处居然写着“无解”二字,也是无可奈何,哈哈)。

自我认知、自我认同、自我管理,我认为这三点是可以同步进行的事,“对人生的意义,自我的意义思考得很透彻”,这对大部分人来说,非常的困难,阻碍很多。但需要有这个思考的过程,多问问路才有机会清晰。

关于自我认同,我想到一件事。之前打顺风车回家,司机是很能聊的人,我坐前排也话多了些,在讲到一些社会现象时,我讲了在知乎看到的,有些男同会使用酒店的喷头做灌洗,导致后来的房客使用时发现不卫生的状况,发到网上引起很多人的不满并抵制酒店使用可拆卸的淋浴头。当时我的这个说法被司机驳斥了,他认为这些事有更多的杜撰和博人眼球的虚假事实在里面,并且教育我,在看网上的东西时,要有辨别能力,不能人云亦云的全盘接受。当时我没说话,一方面觉得委屈,我只是讲看到的,也没有提任何观点,但也认可对方说的有理。后来,在最后送我的时候,他说,当自己的观点被人否定时,不要闷声不坑,你也要说说你的思考。

司机点到为止,并没有讲的很细,我那时对这件事颇有印象,但并不能完全理解。以后的这段时间,时常观察自己的言行心理状态,发现我的自我认同度不高,表现出来就是恐惧未知的冲突而常妥协,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会被诟病,立场不坚定,老是变来变去。

其实这种妥协,有很大的问题出在自我意识薄弱上,正因为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,自己的边界在哪里,于是,出分歧时,心里没有一杆评判的秤,对方开心就行往哪边倒都无所谓了。

呐,想改变状况,就得尝试自我管理啦。我现在很确定的是,人的一生短暂,完善自我、成长自我才是主线任务。在这条路上,会做对事也会做错事,有人会说我好也有人会说我坏,他们说的或许正确或许误差,我都需要平和的去听到。并且心理明白一件事,无论谁走这条路,都无法做到拥有世俗赞扬的一切美德。

自己有一些地方不被大众欢迎,得接受这点,因为这很正常,无论那是客观事实还是含有他人主观情感,我们需要接受这些不同声音的存在,就像接受一片欢呼中自己反对的声音一样。同时更需要大方的坚持自己,不轻易接受因为当前的现象被贴上你今后怎样、不适合怎样之类的标签。敢于为自己发声呀。

还有一点困难是,正因为知道事物常有多面,没有非争辩出正反方的必要,而很快的接受别人给出的方案。好听的说是懒得计较许多,不好听来说就是没有个性。哈哈,其实这里就有贴标签的意味,以往我会在潜意识里也认可,我就是这样没个性的人啊。

在谈论事情时,我们需要通过一些交流,简单了解对方是什么样的性格,来确定是否要据理力争,尽情抒发自己就事的态度与观点。一方面是结交朋友需要了解对方的性格与边界,另一方面也是给对方了解自己的机会。这种是在双方的自我发展良好的情况进行的。另一种,对方只是在排解情绪,不关注事情本身的道理,那么争辩会被认为是言语攻击,持续将感到很乏力,不如默默倾听,说些宽慰的话,递上一杯温茶。

在写下上面这段话时,我发现自己从前都没想过这些,听到不同声音下意识就要炸毛,对方反抗只要说的有理,立马就认怂赞同。妖兽,原来我心瞎久矣。

总结加后续改进,持续记录学习进度(完成主线任务),就事论事勇敢去表达,及时发觉并停止无效争辩。


过去我觉得,与人相处,应该遵循本能的反应,展现更多的真诚,而分析人物性格后说话做事因人而异,显得有些刻意和伪善。

如今看来,即便岁月变迁物是人非,也能保存稚童般的纯粹,这很美好,但只适合对情绪感知十分钝的人。高敏感的人,会不自觉的接受外界的力,没有技巧的用本能行事,会遇到许多反对的声音,这些能量排解不出不断累积,终将困人自扰。

学习从言语交流、过往事迹等分析人物性格,有方法的与人相处,这很有必要的。不过,防止过度观察,只适用于不熟悉的陌生的人,对待家人好友,应遵守底线,在不损伤对方利益的情况下,随心而处。